首页 > 历史军事 > 崛起1639

第四三六章 保重(全书完)(2/3)

目录

柳如是看着浩大的欢迎队伍,舒了口气道。

李信微微一笑“德川家光是个明白人,甚至还可以说,是个明主,深谙权谋之道,压制别人收拢权力,可惜他用错了方法,当今的世界,已经不是几百年前的世界了,置身于时代的大潮中,谁都没法独善其身,你的一举一动,与周边的环境息息相关。

从表面上看,日本闭关锁国,是他自己的家事,但是他影响到了我,我们大明的商品没法销售到日本,那我就会踹开他的国门,不为灭他国,只为在他家里摆个摊子,因此我们的思维和行事也要跟着改变,如果德川家光顽冥不化,我不会介意再去访问京都。”

“还真霸道呢!”

柳如是轻啐了句。

船只向前行驶,海军陆战队先登岸清场,李信也没有进江户的意思,就在岸边,搭个凉棚,与德川家光会谈。

德川家光不再提起闭关锁国,或许他清楚因李信亲来,事态已向着不可测的方向发展,再搞闭关锁国会把自己逼上绝路,他着手考虑的,只能是幕府如何在全面开放的大势下生存。

李信向他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也就是国企,与其闭关锁国,不如自己手握一批大企业,自己赚钱自己花,只要保证幕府的财力强于大名,就可始终压大名一头。

搁在现代,这叫做价值观输出。

实际上这一套是不符合日本国情的,毕竟日本国土狭小,市场有限,还要面临来自于大明的强有力竞争,多半是亏损倒闭的结果,可是德川家光并不了解内情,而且李信承诺在江户投资,并化工印染行业方面的技术援助。

既然没有武力掠夺日本的打算,那么,让人开放市场,总要给些甜头,从一开始,李信就有在朝鲜和日本投资化工产业的想法,现代化工的污染治理尚是个难题,更加说一切从头开始组建,污染根本是防不胜防,因此把重污染行业放在他国是一条可行之计。

恰好江户位于太平洋西岸,污水都排入了太平洋,污染不到大明沿海。

当然了,李信与德川家光缔结的只是意向性协议,具体条款还需要双方的手下逐条订立,为此,李信临行时带走了德川家光派出的代表团数十人。

既为谈判,又为学习,正如古代的遣唐使。

核心技术李信是不会交给日本人的,能让他学的,只是体制,国企的运营规范。

回到北京,已经是夏末,李信让南海舰队着手于把大顺的第二批人马迁往马六甲,今年送走了李自成,明年就该送崇祯了。

到年底的时候,荷兰人终于来了,马六甲的惨败让他们认识到,如果再不交好焕发新生的大明,怕是在巴达维亚的基地都会失去,于是答应撤出台湾,同时在松江府青浦县靠海的一侧,划出一块约一平方公里的土地,租给荷兰人,用于分捡货物,为期二十年,到期双方无异议,可自动续签,治安由松江警方负责,但不涉及荷兰人货场。

为表示诚意,第一期只象征性的收取一个银元。

这和清朝的租界是完全不同的,大明拥有执法权。

其间吴三桂与孔有德火拼,孔有德战败身亡,吴三桂向李信称臣,请求远赴海外,讲真话,往海外送人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就如郑和七下西洋,到底花了多少银子,收入几何,这恐怕是个无底黑洞,永乐死后没多久就禁海,甚至还把宝船的资料给烧了,未必就与开销过大没有关系,李信也是咬牙硬撑。

李自成还好,至少攻占马六甲挽回了一部分损失,但是明年送崇祯,就完全是倒贴,再往后送李定国,又是一笔天价高销。

而且在那个时代,出海的死亡率非常高,为了尽量保证不出现伤亡,就得征用更多的船只,减少人口牲畜的单位密度,这使得成本进一步提升。

不过这对于吴三桂不存在,因为辽东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海贼之成就系统 打包个夫君带回家 误嫁天价老公 沈默苏婉瑜 吃出个通天大道 福星高兆 无敌大礼包系统 大魏影帝 符武玄途 霸总要我七天爱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