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穿越众

第三十三章 魍港(上)(1/2)

目录

魍港也称北港,亦称呼为蚊港,清朝时期又将魍港称为笨港。魍港地区位于今天大员岛的嘉义县布袋镇北港溪下游一带。因为当时大员渔民在港口修船补网,故称港口为“魍港”,后来在明朝时期一度就以“魍港”代称大员。魍港一度是已经是海商及渔民来往大员岛、澎湖列岛、浙闽地区的重要港口。(大员在明朝称呼贼多,远不止这几种)

新港船队以晋江张氏代为购买的双桅船和自产的荷月号为首,后面跟着一艘渔船,渔船后面又拖着一艘快艇,共四艘船只共132人组成的武装船队满载各类物资向南行驶。

张氏代购买的船只载货量最大,满载后平均航速约为89节,其余船只都得照顾旧船的速度,船队由此以15k小时的速度向魍港航行,取出望远镜,从船只望亭之上沿海岸线观察,时值6月,酷暑难耐,但沿岸草木皆是万木吐翠、枝繁叶茂。

行船约四个半小时后,船队到达大肚溪,溪北不远处正是后世的清水镇,后世人曾在此处海边建梧栖港(台中港),虽没测水深,但各种数据表明这里有建设大港的基础,海岸边还有两个身无片物的土著正看着船队这边,倒也没有手舞足蹈大呼小叫之类的,想必是最近去新港的船只不少,见多了后这些土著已不觉新鲜。

自过了梧栖往再南航行约一小时后,越往南走,海岸边能看到人类的活动痕迹越多,又航行约六个半小时后,远处的魍港在望远镜下已然清晰可见。全程共用时约12小时。

魍港码头,各类小渔船以及海商船只皆有进出,陆上商栈林立,来往商船给此地带来的繁荣与变化无可想象,丝毫不像几百年后的那个渔村。

各方势力皆汇集与此,倭国商人在此求购鹿皮等货物,转手卖回国内就是数倍利润,汉人则主要以布、盐、铜簪、瓷器、玛瑙等货物与原住民交换鹿皮、鹿肉、鱼及藤等物品,荷兰人则是此地管理者,于此港南边设立学校,他们的传教士遍布南部汉人聚居地与土著聚居地。

在桅杆高处拍下魍港全貌,带回去仔细研究,现代船只停于外海不远处警戒,然后船队里留下部分人看守,王朗和王志东则是带着大部分武装人员驾驶木船扬帆前往港口贸易外加接触本地势力。

刚要进港口,远处便驶来一只粗糙简陋的小木船,小木船有两个汉人模样的年轻男子,天气炎热,两人皆身穿短衫向新港的两条双桅船划过来。

“收起所有枪支火炮,放下绳梯,让他们上来。”

两人上船后打量着肤色发型还有王朗等人手中的唐刀片刻,而后一人操着一口结巴的倭语道“倭人当走南边航道,这之前跟你们头领定好的,怎么这么不守规矩。”

王志东最见不得别人喊他倭人,直接用家乡话飚出“苟日咧你才是倭人,你全家都是倭人。”

这两人听后一愣,像是听不懂这方言。王朗在旁边换官话道“我们是是汉人,也是海商,听说这魍港很是繁华,适合贸易,所以载货来此贸易。”

这两人听后皆是一愣,另一人站出来神色歉然道“我姓马,既是汉人,那且随我们小船所行航道进港,多有得罪,还望恕我兄弟二人眼拙。”

王志东听到这儿才脸色稍霁。“带路吧。”

两人便欲下船,走之前似想到什么似的道“诸位不知是否知道这北港的规矩,咱们汉人来此都得卸下武器方可入港。若是汉人欲定居于此,还不得持有任何武器,这是荷兰人所定下的规矩,我等亦是无奈,还望海涵。”

“理解,我们出发的那个港口也是这么干的,但此地汉人定居不得持有武器,你们应该也是汉人吧,且我听说此地汉人很多,为何不反对此条规定?”

“自海上郑一官就抚后,也渐渐不管这岛上之事,之后荷兰人便在这儿收税,再后面对汉人限制便越发的多了起来,不准汉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修仙就是要佛系嘛 修真online 四界柳楚传 快穿之黑化值归零 三国之我为潘凤 绝逆九天 偏执大佬的小乖乖又偷心了 天道大小姐 全球高武之我是傅昌鼎 女权男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