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穿越众

第八十一章 纵南工业区(1/3)

目录

1641年1月5日,小寒,苗栗纵谷平原海拔不高,所以此地未见寒意,温度与上月相比差别不大。

在原始的采矿方式下,石油与煤矿总算是有了稳定的产出,但二者终归是需要加工后才能发挥最大价值,按照元老院的方案,纵南工业区的建设马上提上了日程。

依靠后龙溪的水利运输条件,在纵谷南部成立工业区,将工业、化工等大部分生产设施搬迁过去,并在纵南新建各类工厂,就近生产,利益最大化。

新港城内的各类工厂搬迁过去后,用电量将大减,新港火电厂的发电效率可以暂缓,减少煤炭损耗,并将产能逐步迁移至纵南工业区或是在当地新建火电厂,从而为工业区发展足够的电力支持。

各类工厂的搬迁势必在行,早与晚的问题,目的便是为了解决能源运输的损耗与麻烦,除此之外,新港城处于后龙溪入海口之南,周边适合发展工业区的平地不多,发展潜力很小。

纵谷平原则不然,依托后龙溪水力运输条件的优势,加上大片平坦土地以及周边山区资源的支持下,后世的纵北地区便是苗栗市所在,纵南地区的后龙溪边,也建有名为“中兴”的工业区,元老院的目光便是盯上了纵南的良好条件,将大力发展纵南纵北。

纵南工业区想要发展起来,首先要解决的便是资源运输的问题。

石油和煤炭还好,离纵南工业区不远,大大缩减了原先运输至新港城的路途,但钢铁工业的发展,铁矿石的运输距离直接翻了三倍有余,综合所有方案后,人工运河是目前解决铁矿石运输的最佳方案。

四湖溪与后龙溪二者的出海口离的不远,但溪水源头却大相径庭。

两水在海拔较低的铜锣擦肩而过,一左一右绕开了两水中间的大片山区和丘陵,最终又在新港城南边的狮子山一南一北,并肩入海,由此在两水中间形成一块不规则的菱形。

菱形的一角是两水的入海口,此角两水入海口的直线距离为15公里,而作为对角的铜锣,两水擦肩而过的地区,四湖溪与后龙溪的直线距离约为11公里,只要在铜锣开凿人工河道,从此北势的铁矿石便不需要绕一大圈运达工业区,纵南也将真正成为元老院资源汇聚之地,真正的命脉。

在古代,河运有天然河运和人工运河两种。天然河运给人类带来了交通运输的方便,既省力,又经济,一苇之航,只要水力可以胜任,就能随水道所至而达到其沿岸的各地。陆地上的运输虽不受河道的限制,可以随意所之,但除开平地之外,山陵丘壑,处处都存在着运输的困难。

而且从运输量上讲,车辆和船舶的差距很大,用力也很悬殊,两者比较,自然是河道运输的优点大。当然,天然河道的运输也有它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这就是河道要随着地势的高地而定,而且河道有一定的流向和流程问题,距离河流远的地区,就得不到方便。这样,就出现了人工开凿运河的办法,来补充天然河道的不足。

开凿四湖溪与后龙溪的优势除了将此地水路联通,从此四通八达,便于资源运输之外,还能加大对四湖地区甚至吞宵地区的控制力度,一旦上述地方有事,无需绕一大圈,可直接从水路抄近道前去解决问题,达到快速应变的目的。

以19世纪末希腊南部开凿的科林斯运河为例,此运河长63千米,水深8米,河面宽度达到24米,河床宽21米。

6公里长度足足开凿了12年,平均每公里花了两年。其实这么低的效率也不能怪外国人,毕竟这个科林斯地峡的岩石非常坚硬,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开凿好。

而铜锣地区的环境不似科林斯那般难以开凿,何况需要开凿的河道长度短,且地质条件远远好于科林斯,又有达纳火药的定向爆破和21世纪带过来的机械辅助开凿河道,最主要的是工程目标不需要挖的那么深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修仙就是要佛系嘛 修真online 四界柳楚传 快穿之黑化值归零 三国之我为潘凤 绝逆九天 偏执大佬的小乖乖又偷心了 天道大小姐 全球高武之我是傅昌鼎 女权男配